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32:要契入第一义谛大空的人一定要了悟:大悟见性与外境无关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楞伽经(一)32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q06791dcu3h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一)32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所以因此什么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,你也不了解世尊的用意是什么?诸法空无自性,你可以讲它如幻,你可以讲它如梦,你可以讲因为什么叫空无自性?因为它刹那生灭,为什么诸法空无自性?因为它无常。为什么它空无自性?因为它是缘起条件所构成的。为什么叫做空无自性?因为万法皆是败坏之相。为什么叫空无自性?它没有实体可得。为什么叫空无自性?因为它不可能永恒存在。为什么叫空无自性?包括我们的起心动念,统统是缘起性,统统是不可得,那一颗意识心仍然是空无自性,所以外面空无自性,不是指外面的境界空无自性,而是包括我们的起心动念,妄动、妄执、妄想、无明,都是空无自性,换句话说,你所有的执著,都没有任何意义,执著都没有任何的意义。为什么?因为它是如梦幻泡影的世间,因此来到这个世间,一定要认知,确定了悟佛法是什么?

140页.【注释】“记句”:“记”,就是记莂、(莂bié:1.植物生长太密而移栽。2.古人把写在竹简帛上的契约从中剖开,双方各执一半,用作凭证。3.佛家的一种文体。)就是授记的意思,指前面第九十三问之“善逝般涅槃,谁当持正法?”意思就是说,善逝跟如来刚好是对着,如来,乘如实之道而来度众生;善逝,善逝就是乘如实之道而离去。乘如实之道而来等同如来,乘如实之道而去,善逝。逝就是去,这善逝跟如来刚好是一对了,一个是讲来,一个是讲去。如来,这个善逝的旁边写两个字,叫做:如去。你讲如去,大家一般没有这个概念,一般讲佛跟如来,大家听得懂,其实善逝就是如去,乘如实之道而去,虽去无有能去所去。你讲如来,全世界的佛弟子,都知道如来就是佛,佛就是如来,可是没有人讲如去啊,这里善逝就是如去,乘如实之道而去。所以为什么你要听经闻法?增广见闻,哇!你这听了以后,这个就从来没听过,至少你跟朋友聚在一起,你总能说上两句,某某人,你是不是佛弟子?是,我是佛弟子。什么是如来?如来,乘如实之道而来。什么叫善逝?乘如实之道而去。哇!你亲近的上人是谁?哇!(师父伸出大拇指)这么会讲。某某人,我再问你一下?再讲下去,你听不懂了,不要再问了,因为我们懂只懂得刚好听到这两句,再问下去就听不懂了。所以说善逝般涅槃,谁当持正法,如果如来消失在这个世间,其实是从来没有消失过啦,谁当持正法呢?此为问记莂身后之事。

“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,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”:“一阐提”及“女男不男”指前面第七十六及第七十七问之“云何一阐提,男女及不男?”“味句”:“味”指肉味,应前面第八十五问“何因故食肉?”盖凡夫执肉味为味中之胜,故因贪味而杀生,今特举“味”以禁,令人勿以贪味而杀生。所以,在座诸位啊,如果你是学佛者,你如果现在,还没有办法完全吃素,那么试试看,先学习不要杀生。“事句”:“事”为世间之所作,指前面第十六问“云何所作生?”唐译作“作句”。“身句”:“身”指如来之三身。“觉句”:“觉”指前面第四十问之“云何觉世间?”“动句”:“动”指前面第八十问之“众生生诸趣”。生诸趣就是六道轮回,盖众生往来即是动。亦是涵摄前面第三十四问“云何世不动”之义。“根句”:“根”为六根,众生以执持根身为我我所,故有往来诸趣之事。

“有为句”:“有为”指前面第一百问之“云何世俗通?”世俗通为五地菩萨涉世利生之用,故句(讲座为:名)“有为”。所以,在座诸位,这里再强调一下,你有什么特殊的才干才能,你只要一转化成学佛,就可以变成度众生的工具。譬如说你是一个导游,对不对?那就好办事了,带到佛教的胜地,总能说上两三句,一看到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。我们到千佛洞来,这是什么手印……一讲头头是道。这个导游不简单,所以很多的导游来到这儿,我都跟他讲说:你对佛教认识一下不错,你做导游的人,就不必要说你参访基督教、天主教、伊斯兰教,那么还有佛教,你总能说上两句。你今天带团到文殊讲堂来,总得研究、研究,不是烟酒、烟酒,是研究、研究,音要念重一点,要研究、研究到底佛教讲些什么,对你将来收入也不错。人家将来要来台湾的时候,我们要指定某某一个导游,这讲得太好了,讲得太好了!所以你学佛可以增广见闻,也可以增加你的收入,所以说不管你是什么职业、行业的都可以。但是有一种行业非常敏感,有一个徒弟,男众的,他当老师,他来到这里:他在台东教书,台东很多都是原住民的。他进去上课的时候,他怎么样教呢?今天我们来抄,原住民有时候会考试,考得不好,犯错,我们今天来抄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,他就叫学生抄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。

还有一个,如果说犯错了就叫他念“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”。我说:你要小心,很多的原住民都是基督教的,你这个干老师的人,把这个宗教切入,虽然你是好的心,你真的要小心,这个很快家长就会去投诉了,他说:这样子喔。我说:你要赶快踩刹车。这个宗教对一个学生来讲,是学校所禁止的,因为他还没有很成熟的思想,他不是大学,大学里面有一些社团,登山社的啦,舞蹈社的,大学的社团五花八门,速读社的,电脑社的,软体(软件)的,还有一些唱歌仔戏社的:我身骑白马,过三关……他还去唱歌仔戏,这大学的社团什么都有,我就告诉他:心智还不是很成熟的时候,你给你安上这个宗教,你会出问题的。欸!果不其然,没多久人家家长就去投诉,因为学生回去会讲。我说:你看,我早就告诉你,对不对?你当老师的,你要把他带进去完全是佛法,这个是会害到你的。他就赶快踩刹车,后来他就解释说:没有啦,我是增加学生的一个抄写,因为《般若心经》两百六十个字,刚刚好抄一下,我没有宗教的。我说:你赶快否定,要不然你的薪水,你马上会断炊,不骗你的。欸!他就立刻听我的话,这个男老师后来就保得住饭碗。人家去投诉他(师父笑),所以说这要看你,把这个佛法带进去世间,要看情形。

“无为句”: “无为”指前面第一○一问之“云何出世间?”“因果句”:大慧菩萨百八问所问世出世间一切法,大部分是问“何因”、“何故”、“云何”,也就是即果问因。因此可说百八问中最重要的,就是问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因果,因此有“因果句”之建立。“色究竟句”:“色究竟”指色究竟天,为报佛成佛之所,此为应前面第九十二问“何故色究竟,离欲得菩提?”诸位!很简单。为什么佛要在色究竟天示现成佛?很简单!都是度那一些准备成佛的大菩萨,这个就是最大的目的,要在那边授记,灌顶摩顶。现在好了,很多的这个团体,大陆的团体来参访,世界各地来参访,他很聪明:哎呀!师父,我们合个影。行!师父!麻烦你给我摩个顶。行,没问题,这个还有什么问题呢?是不是?满大众生的愿,菩萨所到之处,皆令众生生欢喜心,是不是?所以有的人很赞叹师父就是说:哇!不管是台湾世界各地,为什么你的弘法都这么多人?我说:我一定坚持几个原则:一、一辈子不造口业;二、我绝对是随喜;第三、我不抢走人家的光环,不挡住任何一个人的视线,我行事非常低调。那你怎么(得)来的(心得)呢?我是跟广化律师学来的。

人家问说:师父!你六十大寿到了。我说:大寿就大寿了,有什么了不得呢?时间空间都是如幻。人家问广化律师说:你的生日是几号呢?人家持律的,他就告诉她:我的生日,观世音菩萨诞辰,这就是我的生日。我去问他说:哎呀!师父!你的生日是几号呢?你不要问我这个,观世音菩萨圣诞就是我的生日。因为那一天要上供,广化律师他就是不麻烦人家,一个这样持律的大修行人,他是绝对不会去重视生日的。那师父要准备什么吗?那你就看看,方便一下就行。问他几月几号,他都不讲。问他哪一天,他就观世音菩萨圣诞,他说:就是我的生日。那么前几天有的人告诉我说:师父!人家说你六十大寿,一甲子,这个可不得了,是很严重的问题,希望你能够请客办桌,然后怎么样呢?不要吝啬(台语),大陆来的听不吝啬(台语),就是吝啬的意思。你千万不要吝啬,我就跟这个法师讲,不是这个问题,我们亲近的是广化律师,记得有一个高僧,应该讲是说名僧,很强的一个长老,七十大寿他办了多少?他办了一百多桌,还请人家来跳佛舞,唱歌佛舞,是不是?有余兴的节目,当然余兴的节目,比较类似佛法衔接得上的,不是那种靡靡之音,这样子一百多桌,七十岁的大寿,你知道吗?这样子出来的时候,人家很自然就是说:某某人,这个长老,七十大寿办了一百多桌,到今天为止,人家都在传,一百多桌!所以我跟法师说:这不是钱的问题,你一桌五千块,对不对?一桌五千块,我请了四十桌才二十万,这个我付得起,我绝对付得起,问题是观感的问题,在生命当中会留下一个印象,对不对?如果说:哎呀!慧律法师六十大寿,办了两百桌。哇!两百桌,传到我死的时候,人家会说他六十大寿,怎么样?办了两百桌,大寿就是大匹的野兽。

我告诉你:我生命当中不想留下这个,所以五号来的时候,怎么样呢?就这边左右那边排两排,那边排一排,没有办法在这个五楼,五楼是会客室,五楼会客室可以容纳八十个人到一百个已经够over了,那一天如果来五百个的话,不是说我怕大家上去五楼,是因为这只电梯会坏,这只电梯只能容纳八个人,五百个人上去再下来,这样上去下来,上去下来一下就爆掉,一百多万呢!所以这只电梯会很感谢我,把它操死了这一只电梯。如果生日那一天,不在大殿的话,我告诉你没办法啦。福建七十几个人来,还有苗栗有游览车来,我们这个义工来,我相信那天来大概会有四五百个人,那好几百个人,你那个电梯怎么坐呢?上面的客厅怎么坐?没有办法的。为了省这个,怕这个电梯搞坏掉,所以我们就很单纯的,你来跟师父祝寿,我很感恩你,你的好意我又不能不接受,可是我又不想铺张,生命当中留下一个很奇怪的,当然这不是污点,留下一个很奇怪的话头,你知道吗?慧律法师生日办两百桌,阿弥陀佛!这个一辈子都念念不忘。我受不了,所以你看这传出去。你看!哎呀!这个慧律法师很低调,就在大殿磕个头,把所有的供养收集起来。

人家说:师父!你什么币不收?我说:我什么币都收,你放心,日币、港币、新加坡币、人民币、台币、欧元、美金,我统统收,集合起来再拿去印《楞严经》,借重这个因缘,再继续为大家培福,因为我要负因果,我认为我过这个生日,就非常有意义,所以我不办桌,不是我吝啬,是那个观感,因为你亲近的是持律的,你这样搞,人家广化律师都不这样搞,你这样搞下去,那个形象怪怪的,对不对?所以我们把供养金收起来,给大家见面的因缘都在大殿,一起来拜拜佛,收起来再去刻录《楞严经》,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这种理念,也希望大家能够体谅,这个不是不请客的问题,吃饭这个是很简单的,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我们这个世俗的繁琐,繁文缛节就省了,知道吗?所以那个北部游览车来,我们第一句话就跟他们讲:没有便当,不准备午餐,你自己筹备。人家搞得这么远来,还祝寿呢!我们还是直接告诉他。你这样应付不完,通知下去,全世界你还得了?不要这样子,所以重点在收红包,把它拿去再印《楞严经》,对不对?替大家做功德。我今天不得不在这里讲我的理念跟我的看法,因为怕大家误会了,误会了。何故色究竟,离欲得菩提。

“节句”:“节”为时节,是指前面第七十五问:“云何六节摄?”“丛树葛藤句”:“丛树葛藤”指前面第七十一问之“云何为林树?云何为蔓草?”

【义贯】所谓如来授记,及如来所作化世之行(“事句”、“(三)身句”、“觉(世间)句”),佛于色究竟天成佛,与菩萨度生、修证之事(“有为句”、“无为句”),以及众生种种相、种种根性、种种贪著、轮转(“一阐提句”、“女男不男句”、“味句”、“根句”、“动句”),及器世间种种现象(“节句”、“丛树葛藤句”),以及一切凡圣因果,这一切皆因众生翳眼所见故现有,翳眼就是眼睛有毛病,简单讲就是我们的心没有智慧、迷惑,翳眼就是心迷惑的意思,迷惑颠倒就看这个世间好像有那么一回事,可是这个都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假相。诸位!好好地观照一下,哪一个人的色身,不是颗粒微尘四大所构成的?人来自于微尘,最终究也回归于微尘。你爸爸妈妈死了以后火化,诸位!是不是你看到都是灰尘?你很清楚地可以看到,这些都是,到最后都是灰尘,没有一件事情不是虚妄的,没有一件物质或者包括我们的心识妄想妄动,都是缘起性的东西,都是依他起的,空无自性的,故皆有“句”立。这一切皆是因为众生翳眼所见故现有,其实迷的众生见有,而圣人见不可得,故皆有句立。

若以净眼观之,“净眼”就是佛眼,如果大悟见性了,像六祖来讲,他就大悟见性,见到大圆满,密宗讲大圆满,有的讲真如,有的讲阿摩罗识,清净无垢识,有的讲第一义谛。如果见到第一义谛大空,以净眼观之,则这一切本自非有,哪一个相能永恒地存在?是不是刹那生灭?是。是不是缘起?是。我们的五蕴,色受想行识是真实的吗?当然不是,火化以后,五蕴在哪里呢?剩下的就是业力了。所以在座诸位,这里还特别交代一下,我水陆法会跟大家开示的那一句很重要:人要学聪明,你这一辈子一定带走那个可以带走的东西。这一句话非常非常地重要,你带不走的东西千万不能执著。金钱带得去吗?不行!孝子贤孙带得去吗?不行!你干到最高的领导者,官当得很大带得去吗?带不去。你什么东西可以带得去呢?拜佛、念佛这个菩提种子,可以带得去。你什么带得去?听经闻法薰习自己的法身慧命,这个带得去,你拿钱出来布施,帮助师父推广正法,这个带得去,你身口意完全清净,这个你带得去,身净、语净、意净,所以师父告诉你,在文殊讲堂里面,你一定要记住:持戒一定要一百分,一句口业都不能讲、不能犯;持戒持九十九分是持戒,我一句口业都不造,我持一百分,行不行?行!只要你嘴巴很紧,持戒,这个口业就一百分了。

在座诸位,一般你要去干这个杀盗淫这个很难,对不对?一个修行人,大修行人,或者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,干的这个恶业杀盗淫,你怎么会去杀人、放火呢?也许你会犯一点妄语,你做做生意会犯一点妄语,所以大戒不犯,小戒不断,就是众生。那么如果你有因缘碰到师父,好,师父摩个顶,我用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,跟你加持一下。诸位!大灌顶光真言,五句,如果见真如自性了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诸位!可以灭五逆十恶重罪。有的人来到讲堂,哎呀!你给师父摩个顶加持一下,因为旁边的人,那个人不要。加持可以往生净土,为什么不要呢?可以灭五逆十恶重罪,推向你往生极乐世界,为什么不要?师父用功了四十年,摩个顶,结个善缘不错呀。他还是不要。那我们不能讲业障很重啊,对不对?我们不能讲人家业障很重。我跟他讲:师父摩个顶,持个毗卢遮那佛咒,可以灭无量亿劫生死重罪,因为这个毗卢遮那佛咒语里面讲的,念五句,五逆十恶重罪都可以灭,对不对?就看你念咒的功夫啰,你也可以为他念,不晓得你念的功夫怎么样,我们就不晓得了,这个念要看功夫的,对不对?我就跟他讲:加持一下,摩个顶,灭五逆十恶重罪,然后可以往生净土,后面还讲往生净土,为什么不要呢?可是有的人他就是不要,我们也不能硬把他的头按下来,你给我低下头去!也不能这样子,对不对?也不能这样子,这样子关系就搞砸了,一切随缘,这就是一切随缘,【翳除则见净,故有“非句”之立,以明第一义谛。然则,“句”与“非句”相待而生,依他无性,若证究竟觉者,则“句”与“非句”并皆不立,权实双泯,乃入如来之无相大涅槃海。】

142页【杂句非杂句(99)。】【说句非说句(100)。毗尼句非毗尼句(101)。比丘句非比丘句(102)。处句非处句(103)。字句非字句(104)。】一句一句来解释一下。

杂句非杂句,“杂”就是“异”,就是佛入灭以后,他们由佛的这个根本大法,慢慢地分开来,变成了部派佛教,所以这个“杂”就是指部派佛教,这个“异”就是有种种的看法。诸位!单单戒律,单单戒律就分十八部,十几部戒律的角度,切入不一样,为什么我了解戒律学就分成十八部呢?因为广化律师在佛学院的时候,他教这整理这些,因为他很忙,他很忙,找一个认为程度不错的,就叫我整理律学。我就整理,然后我把它画一个表格。长老看了点头,非常好。所以单单一个戒律,就分了十几部,每一个角度都有不同,所以师父在这里必须附带一下,如果戒律不回归心性,它会永远变成一种争执,因为判的罪有的是断头罪,有的是第二篇,有的第三篇,有的第四篇,在研究“菩萨戒”的时候,欸!它不一定是这样戒,犯这样戒,因为它菩萨戒要来论断,或者是以比丘戒来论断,这个是很难去论断的。譬如说,“菩萨戒”说,菩萨食肉得无量罪,畜生无异,这菩萨戒讲的,诸位!这比丘戒里面讲,如果有比丘出去托钵,托钵到鱼肉,应当分给其他比丘吃,有的比丘生病呢。你看看,两本戒律差这么多,完全不一样,是不是?两本戒律不一样。

再来,随便举一个例子,随便举一个例子:如果有死人,“比丘戒”里面讲,如果有死人的棺材,不可以抬这个棺材,或者尸体从塔下过,就是佛前,佛前是不能放尸体的,就是说任何一个死人,这尸体都不可以抬过去,通过佛前。好!如果我们在台湾,空间很小,家里很小,家里当然就是很小,一般人没有什么钱,爸爸妈妈往生以后,放哪里啊,有时候那一些殡仪馆什么都满满的了,暂时要放在家来助念了,佛像又在前面。有个人问我这样子:师父!我有听你讲经,说尸体不可以放在佛前。所以要安佛像,要放在死人的前面,头顶上面,这是佛像,这是尸体,先见到佛像,不可以说佛像放在最后,你佛像放在最后,这里摆尸体是不可以的,所以佛像要往前挪,知道吗?要尸体摆后面。他说,那我们怎么办呢?我们的客厅那么的小,怎么办呢?很简单,我就跟他讲,如果你客厅很小,先把佛像用红布遮起来,用红布遮起来。

我们到泰国去的时候,刚好有个泰国的高僧入涅槃,入涅槃以后,因为刚好参访到那个地方,我说:欸!你们这个大殿为什么佛像全部遮起来?他说:我们跟慧律法师汇报,我们长老这几天往生,坐化,坐着坐化,我们要把所有的佛像遮住,因为我们空间不够大,那意思就是说如果要更大的空间,要更大的空间,如果假设说我在木屋,那个大殿可以容纳一两千人,我要往生,简单讲如果要在那个大殿里面,就必须把所有的佛像统统遮起来,你知道吗?暂时安厝(厝cuò:1.安置:~火积薪。2.停柩,把棺材停放待葬,或浅埋以待改葬:浮~。暂~。3.磨刀石。4.〈方〉在闽南语中代表房屋。),没办法的办法,就是这样子的啰,没办法的办法就是变成这样子,我们至少一定要佛像全部遮起来,遮起来的时候,这个可以摆这个尸体。我去泰国看,不可以搬这个死尸塔下过,塔下是指佛前,那我就知道了,原来佛的戒律,在小乘是这么的严谨,这么的严谨,连扛个尸体都不行,佛制的戒律就是这样子。

有一种戒律在我们北传是没办法持的,这比丘不得立大小便,应当学。也就是比丘在比丘戒里面有一条戒律,就是不可以站着小便,这个麻烦大了,这个不能站着小便,那怎么办?那就要去蹲,就是要去蹲。你到德国去,他们有一条,德国也是叫德国人尽量蹲在厕所小便,男的也是。我就看到这条戒律,说:世尊为什么制订这条戒律?因为我看了很迷惑,我们中国本来大家就站着上厕所一号,为什么不能站着?我就去问,请示广化律师这个最大问题在哪里呢?他说:因为凡夫的淫欲心很重,男孩子他会常常犯手淫,所以如果你在上一号的时候,你手会去碰触到男根,男根的时候,如果他好一阵子,他荷尔蒙一直满满,到一个程度的时候,他有时候会失控,那个男根尽量不要去触碰,所以佛制戒律的时候,还要袈裟。如果你进去厕所还要袈裟,因为他们不穿这个(黄色海青)的,袈裟还要围起来,不准看自己的男根。到韩国去的时候,都没有门,韩国的比丘道场,他们没有门的,就是怕你犯手淫,你去韩国去参,没有一个厕所有门的,你蹲在那边就是光光的,就是你会害臊,减少你犯到这个佛的戒律,这样子。

所以你上厕所蹲下来:一、干净。比丘干净;二、不准触碰到男根,怕你有淫欲心,以防患于未然嘛。那我就知道佛乃是大智慧的人,原来是这样子,戒律有它的精神在,原来是如此。对不对?要不然这为什么不能立大小便呢?我们现在讲到杂句非杂句,就是说这个杂,就是佛入涅槃以后,有部派佛教,刚刚师父讲的,单单一个戒律就分十八部,所以如果戒律不回归到真如自性,它就永远会争执,在这部律,《十分律》、《五分律》、《摩诃僧祇律》、《十诵律》,讲的大同小异,但是略有差别,定罪有轻重,变成很难去统一。今天如果你没有来听师父开示,这些事情你一辈子都不可能知道,也可说一辈子都不可能知道,所以为什么亲近善知识,在很短的时间里面,他就有很广泛的、很广大的知识就是这样子的,这个经典哪里有写这个?

说句非说句,意思就是说,世尊你为什么不在一切时间直接演说真实义?真实义就是第一义谛胜义谛,你干脆就讲胜义谛第一义谛,为什么还种种讲这个渐教的呢?说,就是直说真实义。世尊你为何不直说第一义谛真实义谛不啰嗦、圆顿大教呢?佛说真实义者,即非有真实义可说,诸法寂静并无真实义,真实义者乃是证量的解脱境界,第一义谛大空,所以真实义者,是用语言文字来强调解脱的圣人那个究竟的真如才讲真实义,要落入真实义,有一种相或者是物观念,都不对。真实义者,唯证相应故,所以佛说真实义者,即非有真实义可说,就是究竟的真实义,说与非说都不可得。毗尼句非毗尼句,“毗尼”就是律藏、律学。佛说毗尼句其体性本空,叫做非毗尼句。

说“比丘句非比丘句”,比丘因为五蕴皆空,就算是比丘,也是五蕴身所构成的,佛说比丘句五蕴不可得,也没有一个叫做真实的比丘句,是名比丘。处句非处句,就是阿罗汉于何处破三有,何时破三有,也就是说阿罗汉在何处,这个“处”就是何处,来破三有,三有无有定处,诸位!三有处乃在一心,记得!什么是三界,诸位!究竟处,贪嗔痴就叫做三界,记得!这句话非常重要。你以为三界是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诸位!三界唯在一心,心有贪嗔痴就有三界,心没有贪嗔痴就完全破除三界,因为你不会再来转世,我们今天之所以来转世投胎,是因为我们有贪嗔痴。我们有这个贪嗔痴,所以我们的三界破不了,断不了,破不了,断不了这个三界,所以“处”就是阿罗汉于何处破三有,三有无有定处,乃在一心。

字句非字句,“字”就是文字,佛所说的文字,当体即空要彻底地遣除,简单讲这一句就是总遣一百零八句,一百零八句皆是文字句,佛刚刚所说的,无论是字句,或者是一个非字句,统统要遣,不只是遣文字句,连非文字都不能著,所以文字当体即空,叫做非字句。因此文字句当体即空,叫做非文字句,叫做佛所说的一切文字尽遣,包括字、包括非字,在这里要小心,包括遣文字的“非”字都不可得,字与非字,遣那个字叫做“非”字,一样不可得。如果你著一个“非”字,遣文字落入一个“非”字,那么就是葛藤,就不是佛的真如,所以总遣一切之文字,连一百八句一并遣除,进入不可说不可说,不可思不可议,所以你看禅宗,无言所说,禅宗有什么话呢?无言说,最高境界,对不对?一个字都不能说。

所以在禅宗有一个公案,它就告诉我们,这个师父就讲了,今天进入禅堂,一句话都不可以说,大家进去就坐着、坐着,风一吹来,古时候点那个蜡烛,外面写了很清楚:绝对禁语——一句话都不能说。大家就进去禅堂里面打坐。风吹来,那个蜡烛,呼……蜡烛熄灭了,第一个打坐的禅堂里面的法师,因为境界比较浅,他就:哇!蜡烛灭了。暗,很暗!欸!第二个人跟他讲:不可以说话。第三个:师父讲的你们都没有在听?第四个他就知道,很紧张,他就:不能讲、不能讲。他就露出得意的微笑:只有我没有说话。(师父笑)只有我没有说话,这一句怎么样?也说了,四个统统说话了,欸!只有我没有说话,是不是?欸!这个就是说,只有我没有说话,那一句都不能讲,因此就是说,连文字非文字统统要遣,唯是一心、唯是真如。

【注释】“杂句”:“杂”,为异之义,指前面第三十问中“云何当来世,种种诸异部?”之“异部”。此句唐译作“种种句”,魏译作“种种见”。“说句”:是指前面第一○八问之“何不一切时,演说真实义?”“毗尼句”、“比丘句”:指前面第九十七问之“毗尼比丘分,云何何因缘?”毗尼就是佛所说的律藏,比丘分,这个比丘分就是分分,梵语叫做波罗提木叉,波罗提木叉,就是持比丘戒的弟子,你只要分分的持,就得分分的解脱。云何何因缘?“处句非处句”:“处”是指前面第十九问中“破三有者谁?何处身云何?”之“处”。以如来说法,旨在令人破三有之执,乃是究竟度脱三有,故特在此百八句欲结束时,予以总破,而立“非处句”,令达“三有”无有定处,乃在一心。

“字句非字句”:“字”者,文字言说之义。此对句为诸佛百八句之总结,亦为最精妙深奥之处,亦为总遣一切文字言说,连此百八句,亦一并遣之。盖一切诸法本离言说相,离能所相;然诸佛世尊起于大悲,立种种言说,教修善法,是故众生皆以如来方便言说,依教修行,而得悟入、解脱,诸位!心悟入,那么心解脱能带着走,就是你带着智慧走,法身慧命走,记得!带不去的,你记得!万缘放下,带得走的要积极的追求,要追求,追求当然是方便说啦,要悟入、要解脱、要行善,故立“字句”。然若执持如来言说之相,则不得究竟,如来无言说,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,从来不说一个字,就是这个道理。诸法本无言说,究竟不可得,是故立“非字句”,以荡其执。其执既去,“非字句”亦不立,斯则泯绝一切能所,入不思议境界。

【义贯】所言种种异部(“杂句”)、如来说法不一(“说句”)、什么叫如来说法不一?因为如来对不同的根器,讲不同的法,对凡夫一般人讲五戒十善,对小乘人讲四谛苦集灭道,对中乘讲十二因缘,对大乘讲六度,对如来乘讲一实相,所以如来说法不一,看对什么根器。虽然是法无定法,对不同根器所说,说不同的法,但是有一个重点,所有的法都叫你向善,所有的法都趋向解脱,所以这个佛法,你只要沾上一点边都不得了,任何一个进入佛门,这个人只要沾上一点边,这个菩提种就生生世世存在,这个生生世世存在,这个可不得了,所以师父赞叹大家,能够坐在讲堂的底下,师父也用了四十年,一直到今天,才有这个能力、实力,来为大家解说这个“楞伽”圆顿的大法,也是吃尽了苦头,我这一辈子真的很辛苦,以前在业障的时候,哎呀!这个看不懂啊,年轻的时候哪看得懂呢?我就把它抄起来做笔记,抄起来做笔记以后,写一写也是一样,帖在墙壁上或者作作笔记,这一句到底什么意思呢?因为没有人解答,就参参参!一直到了三十二岁,阅读了《六祖坛经》,恍然大悟:喔!原来如此,慢慢慢慢地在自己的心性上,原来心性修叫做根本修,这次我抓到重点了,我深深地体悟到: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。

念佛的人能够离开那个本心吗?如果你用本性来念佛,这一句念得没烦恼,念得有智慧,信愿行具足,实相念佛,三昧心念佛,功夫成片,那你为什么不在心性上下手呢?念佛很重要啊!可是没开大般若智慧,烦恼来了你怎么办?你一直没有办法入于三昧的定力,你变成只能结缘,所以师父发现了这个重点,哇!要用大智慧念佛,一定要用大智慧诵经,简单讲用一颗没有烦恼的心念佛,用一颗没有烦恼的心来诵经,这个功德可大了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所以如来说法不一,因为法无定法,对不同根机说不同的法,但是所有的法令众生向善,趋于解脱。

毗尼律藏与比丘之身份、阿罗汉破三有之处所(“处句”),这是所,之处所,就是处句。以及一切文字言说(“字句”),凡此皆依迷有,换句话说,有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,迷了,就看好像是有;诸位!大悟以后,所有的相都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,就像虚空当中所显现的花,虚空当中没有花,而我们心性本来就无一物,可是我们却于缘起里面迷惑。诸位!小至一个颗粒微尘,乃至一棵树木,能够永恒存在吗?不行!都是颗粒微尘地水火风所构成的,对不对?对!一座山是不是四大地水火风所构成的?哪有真实性?没有!这个就是你显现的、凑合起来的假相,叫做虚空花,显现于你心性当中,记得!虚空花不可著,因为那是你的业报所显现的,所以正报不可著,依报也不能著,这就是真正进入诸法空无自性。著不得正报,因为菩萨无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无色受想行识,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,所以我们这个色身如虚空华,不实在的,会烂会坏的,山河大地统统一样,所以什么叫做第一义谛大空,同时间当下一个颗粒微尘,延展到无量三千大千世界,只要是相,统统是四大所构成的假相,统统是空,叫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就是这个道理。

凡此皆依迷有,若一念顿悟的时候,大千顿空,大千顿空是指身心,正报依报都不可得,心是指妄心,身不可得,五蕴皆空,心是依他起的,八识都是依他起的,依真起妄,因妄而有八识的建立,能缘的八识的建立,所以这个大千顿空,就是正报空、依报空,八识也空,都不可得。大千顿空,能所俱亡,凡圣情忘,意思就是凡夫不可得,连圣见都不可得,所以你要想成佛,一、要不著凡夫见;不著二乘见;不著外道见;不著菩萨见;连佛见都不可以著,圣就是指佛见。大家总认为成佛,就是好像由凡夫契入佛,诸位!这是方便说,不是凡夫契入佛,就像转凡成圣,仍然是方便说,凡不可得就是圣,凡圣都不可得叫做转凡成圣,回向,回向者不可不得回向,真正回向者,是回小向大,回事向理,回有向无,这个叫做回向。诸位!诸法本空,哪里回哪里?诸法等如虚空,回向即是转,有转就是代谢之词,所以诸法不可回向,等如虚空故。所以,于真如心性,法犹不净。因此我们就知道,那一种佛所讲的绝对的真如,一心真如,其实也不是很困难悟到,看说法的人怎么说。凡圣情忘就是连成佛尚不可得,凡夫不可得,成佛尚不可得,唯是一心、唯是真如。

寂灭一心,什么叫做寂灭一心?佛,释迦牟尼佛所有的法,都是叫你契入涅槃,[寂灭一心,真如现前],在这八个字,写个就是:究竟涅槃。这八个字就是在强调究竟涅槃。所以佛教的涅槃思想,就是我们整个佛教的核心,这个不生不灭、不增不减的涅槃思想,如果你不懂的时候,你会很麻烦,你会重复地一直想要修行,不知道当下就是涅槃。涅槃不出不入,涅槃者不来不去,涅槃者不增不减,涅槃者无凡无圣,涅槃者无善无恶,涅槃者无能无所,涅槃者离一切相。世尊在《般若波罗蜜多》经典讲,这一句话你要背起来:离一切相,即行甚深般若波罗蜜。这一句话你一定要背起来,这个就是你一辈子修行的座右铭。离一切相,即行甚深般若波罗蜜,趋向菩提之道,这是唯一,离一切相即行般若波罗蜜,即行甚深般若波罗蜜,即趣菩提,究竟菩提不可动摇,就是样子。故有“非句”之立。

在此再谈一下诸佛如来之百八句之密意(以其不明宣,故称密。)首先,如来随顺世谛就是世俗谛,而建立妙有之“句”,令众生依教而修善法,令离苦故;再次,如来观机成熟而立真空之“非句”,令离执得上妙之智慧故。如是则真空与妙有、世谛与真谛、凡与圣、权与实,皆能兼顾不遗,并时两立。虽两立但是不可得。然此诸佛百八句之无上密意者,不但在以“非句”遣这个“句”,而更重要的一层奥旨深奥的宗旨,则在默示“默示”就是“暗示”。:此“句”与“非句”,并皆化城,就是你建立这个句,然后你去空掉它,记得!连空掉那个法的空的观念都不存在。诸位!我举个例子,世间人说贪心,然后有的人就说我不贪啊,他贪我不贪,这个叫做非贪,仍然是著,就是这个意思。贪句、贪著,然后说我破除贪了,我非贪,没有这个贪,那个“非贪”一样是著,就是这个意思。

讲那个简单的,让你理解说,贪跟非贪都不可得。并皆化城,此乃诸佛百八句之无上深义。若以为此百八句但在以句遣句,而仍存“非句”,仍存在那个遣除的那个法,则非诸佛本意。诸佛的本意就是说,这里面没有肯定跟否定,没有能跟没有所,没有立法,也不可以遣除一切法,意思就是,法当下就是空,本来就是不可说,是方便建立的法,是让你知道种种的名相,同时破除那个名相的执著,所有的法都是要你脱黏解缚,才建立的三藏十二部经典的言说相、语言文字相,著就是不对。盖真如法中,法犹不净,无一法可立,无少法可得,是故经云:“离一切诸相,即名诸佛。”因此修行你要抓到重点的话,就很简单,就得到了佛的真传。诸位!离相就离到底,不要说:修行第一义谛大空的人,一定要了解师父底下这一句重点:第一谛大空与境无关,跟外境无关。

我举个例子,这个人给你印象不好,在座诸位!是那个人伤到你的心,还是你本身伤到自己呢?因为你动了很讨厌这个人的心,对不对?所以,你了解说,这个人本身就是空了,也没有这个人,有一天他死了以后,化成骨灰了,现在我对这个人很讨厌,印象不好。在座诸位!是他让你不好,还是你自己伤害自己,当然就是你自己伤害你自己,所以要契入第一义谛大空的人,一定要了悟,修行人记得,大悟见性与外境无关,想要悟入佛的领域,一定要了解万法唯心所造。再举一个例子,譬如说这个人行善,那么行善给你印象很好,这个人作恶给你印象不好,那么你的心变成一下子不好,一下子好,这个是世间人嫉恶如仇的观念,但是在究竟义佛的心性里面,是:没有一个人不好,也没有所谓的这个好,好跟坏,它的自性本来就空,是我的心不好,心不好就会落入善跟恶的观念,知道吗?

所以记住!要修行,契入第一义谛大空,一定要了解与境无关。你今天动了这个恶念,是你自己伤害你自己,我今天动了这个善念,是对你好一点,动了执著的念,你会过着痛苦的日子,动了分别的念,你会过着繁琐同时落入能所的问题,因为能所就是分别,所以你想想看,都是这一颗心。天台宗讲的空假中,还是不能离开这一颗心,华严讲一真法界,还是这一颗心,一真法界难道不是这一颗心吗?唯识学大大圆镜智这一颗心;密宗讲大圆满、大手印,大手印就是无印,无印就是最大的印,也是这一颗心,大圆满,哪里最圆满?无所住,离一切相,这个心性最圆满了;禅,即心就是佛,这一颗心;净土宗讲的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那个心不乱,难道不是真心吗?妄心才会乱啊,理一心不乱、事一心不乱,功夫成片,难道可以离开这一颗心吗?你硬要说把念佛的法门跟禅法——禅宗的法门,究竟的心、真如的心,切割成两半,那是不懂佛法的人,请问你八大宗派哪一个宗派可以离开这一颗心?这样你就知道,修行关键找到了,万法既然唯心,还有一句话:离相要离到底,放下要放到底,我就是不执著,然后我就不晓得你烦恼从哪里来?有的人说:那师父!那我放下,我搞这个事业还搞得满大的。放下跟责任放弃是不一样的,如果你放下的话,你放下,放弃了你对爸爸、做爸爸做妈妈的责任,做你应该有扮演的一个角色,那佛法就坏了事相了。

诸位!万法离相不离当处,你今天任何的责任,你都必须要负起来,但是你所有的责任,都是缘起法,都不可得,仍然是唯心所造,这样子你既可以过有责任的生活,也可以了悟唯是一心、唯是真如的解脱清净,因此放下不是放弃,放下是内心充满着解脱,外面外在充满着责任感,这个是一点都不影响的,而且可以帮助你做种种的事业,因此一切自身的事业,都不离实相,这样佛法才可以让我们过正常的生活,超越现实的生活,一样跟世俗人契入没有两样的生活。不要说学佛以后,变成一个怪人,人家站着你就一定要坐下来,人家坐下来你就一定要站起来,总觉得你很奇怪,对不对?人家坐下来,我就跟着坐下来嘛,没有什么两样;人家站起来,我就跟着站起来嘛。随喜,这个就是佛法。在任何一个时空,都用般若智慧去调整。记得!有弹性的生命就是智慧,要牢牢把它背起来,有弹性的生命,所以你今天你要动到恶念,你会卡死,你要动到执著的念,你会锁死。今天我动到离一切相,而且师父讲的,离相就离到底,我不跟你计较,放下我就放到底,看你如何?心中也没有敌人,我以前非常讨厌你,我把你当作敌人,现在敌人从我内心深处拔除掉,诸位!那种日子多么地清凉,所以师父在水陆法会开示,全世界的一两百个国家,你差不多都游遍了,现在的人出国不稀奇了,一飞就到美国又免签证,欧洲、意大利,全世界你都去过了,唯有一个地方你没去,叫做清凉地菩萨摩诃萨地,那个清凉地就是心境,你没去过。诸位!我叫你去清凉地,全世界最清凉的地方,离一切相,放下就放到底,心中没有敌人,这仁者无敌啊,其实是离一切相就没有敌人,所以佛讲的才是一切法、一切书、一切经典世出世间法最究竟的,就是佛所讲的法。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伽经讲座01-30目录(未完)

楞伽经30 : 有的病医生看不好的那个是属于业障病,可以持咒灭业障

楞伽经31:任何的佛法都必须在三昧当中完成,没有禅定的人就等同没有真正的修行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圆觉经》讲座 目录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